我們這一班

我們這一班
105級進修部餐1-1

2015年3月26日 星期四

認識翻轉教學

教育改革新思維-

       翻轉教學-還給孩子學習自主權

  時代進步,傳統的”講授式”教學開始翻轉了,老師們要還給孩子學習自主權,許多學者及各級學校開始為創新的教學方式而努力,我們的教育模式改翻轉了~~~

      
     認識〔翻轉教學〕


1什麼是翻轉教學?

    所謂翻轉,是指將課堂「知識講授」和學生回家自行練習「作業」的順序對調實際作法是將課堂講授的部份錄製為影片,當作作業讓學生在課外先觀看,而將有限的課堂時間用於練習、問題解決或討論等教學互動,以提升學習的成效。其教學邏輯就是讓老師能在與學生面對面的學習環境中 (課堂時間),可以真正進行雙向溝通的教學活動。然而,以上卻僅說明了翻轉的方式及緣由,但更重要的是此方法的教學理念及教學設計也隨之改變,其核心精神是將學習的責任回歸到學生身上,老師原來主導的角色則轉為提供學習的引領及協助。


實施翻轉課堂的二大關鍵


1.上課前,教師將自錄的講授內容(或相關的現成素材)上傳或連結到學習平台,學生在平台上「自主學習」這些內容並記錄學習上碰到的問題。

2.上課時,教師回應學生自學時碰到的問題,並進行以討論為主的合作學習或個別指導。

  
           翻轉教學的概念解說

  這樣的設計理念簡單來說就是:數位與傳統結合的混合式教法,只是不同的是,在以往課堂上,使用數位化教學的老師,會先將其課程內容在教室裡隨堂播放,學生是在完全沒有預習或概念下,被動的接受老師的訊息,而翻轉教學則是學生要先利用網路教學主動接受老師訊息後,再進入教室與老師討論互動交流

3教師落實能力與挑戰

  基本上個人認為這樣的設計理念是相當符合讓孩子學會自己思考的理想教學訴求,但是真正要實行翻轉教學,老師首先要面臨的最大挑戰便是:

1.自學教材的設計
2.課堂學習活動的設計與進行

  關於自學教材設計部分,翻轉教學並不是要把課堂上45分鐘的教學,全搬上網給學生,要這樣那跟空中大學的”空中課程”有什麼不同?於是老師編製自學教材的能力,以及教材是否能確實的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便十分重要

  其次,學生回到教室裡與老師互動討論時,大部分仍然是維持原有班級人數(30-40人),老師在進行討論,或個別指導時,如何兼顧到整個班級的學習環境及掌控同學的學習狀況,對老師而言更是一大挑戰

4學生配合程度與素質

  既然翻轉教學是要將教室還給學生,老師從主導地位,成為輔導配合,那麼學生的配合學習與否與學習態度,是不是更是這個翻轉教學是否成功的重要關鍵了呢?關於這個問題,只要是老師,心中應該都有答案了,學生來自四面八方,由於所處的環境,家庭..等等因素使然,對學習所抱持的態度更是天差地別,如何能讓學生能克服困難,主動願意參與及學習,也是當前要努力的目標.

5克服翻轉困難與努力

  翻轉教育的設計,理念上是讓我們的孩子重新找回對學習知識的熱忱,透過創新的思維模式教育,使孩子在面對問題時,能更有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的理念無疑是很好,也很理想,但不諱言的在傳統教學方式的桎梏下,要實行翻轉教育的路還很漫長,要克服的問題也很多,但”今日不做,明日就會後悔”,改善教學模式,努力讓孩子走出僵化的思維學習,是當前的教育的目標與方向,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我所服務的學校-台中家商-設置的二間翻轉教室,在此特別跟大家分享這個好消息:幸福家商故事館


改變從家商開始 創意教室希望無限
幸福家商設立兩間翻轉教學創意教室,是全國高職第一所設置!地點在行政大樓5F。創意教室裡,老師可以直接在電腦螢幕上書寫,小組討論成果也可直接切換顯示在各組電腦螢幕上方便觀看,更有刺激的隨機叫號功能喔!怡慧校長在操作研習當天與大家ㄧ同學習,好學的家商老師們,練習操作的神情好專注!






  最後貼上美國一個針對翻轉教育的得獎的記錄片供大家欣賞:





資料來源:1http://ctld.ntu.edu.tw/_epaper/news_detail.php?nid=452
     2http://epaper.heeact.edu.tw/archive/2013/01/01/5915.aspx
     3YOUTOBE


3 則留言:

  1. 如果臺灣的學校與師資都用翻轉教育,我們臺灣就能變強國啦!看看國外怎麼讓學生發展,怎麼讓學生去遇到問題就解決問題,這才會讓我們快速成長。

    回覆刪除
  2. 如果從小就這樣教育我們
    也許今天的我們
    就會不一樣

    回覆刪除
  3. 覺得以前上上課死死的
    現在利用網路.因為大家每個人都有一支手機
    覺得可本也要學.上網看資料.這樣才學得進去不以前.考完試就忘光光
    現在不是.覺得現在老師也要換個方式教學了

    劉華

    回覆刪除